东华大学2023年英语笔译考研经验贴

2024-03-09

  个人情况

  东华大学MTI初试第8,复试第5,总分第6。

  专升本到一所上海二本院校,六级518,专四良好,上海高口笔试通过,参加过上海市星光计划口语比赛获得二等奖,“儒易杯”翻译大赛优秀奖。

  择校过程

  我最开始确定的是地区,那就是上海,不为别的,就是觉得近,要是过了初试,不用跑来跑去。范围确定了,就开始择校,都说选择大于努力,我认为这里的选择要基于三方面的考量。首先,对自己的基础有一个大概的评估。了解自己英语学习中擅长什么,不擅长什么,如语法、阅读等。其次,要去了解学校。学校历年真题,招生人数,给分情况,是否保护一志愿,初试复试比重,都需要了解。最后,要坚定目标。选择了,就不要轻易放弃,做好规划。

  基于这三方面,可以选到相对适合自己的学校,上岸的几率就会增加。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,了解自己英语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,再去看一些经验贴,搜集一些院校的真题,看哪些真题与自己的基础适配度高,这样可以扬长避短。就我本身而言,三科专业课中,最差的是百科,没有什么基础,但我对文学和历史比较感兴趣,所以一月份开始看文史哲百科知识,那时候还没有确定某个院校,只当做兴趣,同时也会看一些翻译书籍,如张培基,韩刚的三笔教材。建议在没选定学校之前,也不要荒废时间,而是先准备一些不管什么学校都可能考到的内容。

  三月份开始,我有了心仪的学校,那就是上海理工,于是去黄皮书上看了一篇真题,发现翻译和百科与自己不太适配,就放弃了。后面有个学长上岸了东华,他考的是其他专业,但他给我提供了一些学校信息,如东华保护一志愿,不压分,于是我就去看了东华的题目,发现百科和我前两个月准备的方向一致,而且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点。百科是我的弱项,所以我会更加关注院校的百科题型是否是我能掌握的。翻译中译英偏文学,英译中偏经济,基英中也有英美文学,本科课程中对这一块就很感兴趣。当然,也看了其他院校的一些题目,因为地区原因和个人主观因素放弃了。经过多方对比之后,三月底四月初,基本确定了考东华。

  211翻译硕士英语(83)

  题型:10个人文知识选择题(英美文学,英语国家概况,谚语翻译等)+10个GRE词汇辨析选择题+阅读选择题3篇(近些年是这样)+文学翻译(200-300字,偏风景描写,人生感悟等)+作文(热点话题)

  备考书籍

  1. 如鱼得水专八词汇

  2. GRE 8000(欧路词典上背的)

  3. 华研专八人文知识1000题+自己整理的英美文学思维导图

  4. 顾家北雅思写作

  5. 张培基现代散文翻译第一册

  6. 华研专八阅读

  这一科我备考比较全面,总共四大板块,人文知识和词汇,阅读,翻译,作文,每一个板块都认真学习了。

  人文知识:自己整理了英美文学的大框架,按照年代、流派、作者、作品总结的,看完了华研的人文知识并做完了所有题目。

  词汇:如鱼得水单词背了两遍,默了一遍,课后题目写完,华研专八题目做完,GRE背了两遍。

  阅读:华研阅读做了一遍,二笔教材的阅读做了一部分,因为备考专升本就做了很多阅读,上海高口阅读也做完了,所以这一块就只专注华研专八阅读。

  文学翻译:张培基散文选,背了第一册的十几篇,全文背诵,打到anki里面,分析他的翻译手法,怎么处理一些句子,如何转换增加主语等等,然后每日背诵。我背书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积累语料库,自己从没接触过文学翻译,所以开始的时候先背,而后分析,之后自己翻译。

  写作:之前专升本的时候就背过四十来篇,专四专八雅思都有,平常也会一直读外刊积累好词好句,所以就考前两个月的时候开始每周写一篇,然后自己替换高级表达。东华作文偏热点,今年考了躺平还是竞争,我个人认为这个话题好讲,但要想拿高分,必须要文章框架清晰,观点出彩,表达地道。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背那么多作文的原因,背外刊经典表达。因为我写不出来,所以只能背,积累语料,内化为我自己的东西,而且文章的框架结构在背的过程中,也会自然而然了然于胸。当然,背书不能照搬照抄,而是灵活运用,看到一篇文章,首先列框架,其次联想相关表达。此外,外刊精读也很重要,从大专开始学英语,六级第一次没过,第二次六级阅读200+,这期间啃了大量外刊,一开始感觉很难,因为好多词不认识,就一个一个查,分析结构,一篇看两三小时。读多了之后,除了很生僻的话题之外阅读基本无障碍。我会把生词和精彩表达记在本子上,每周复盘、背诵。记得今年东华的作文中,一看到标题就想到了之前读过的一篇外刊,说的是the Buddhist youth,一下子就有话写了。

  357翻译基础(111)

  题型:30个词条(政经类,外贸类)+英译中+中译英

  备考书籍

  1. 翻译书:张培基散文翻译+《庄绎传英汉简明翻译》+《叶子南高级翻译理论》+《中公MTI翻译真题》+ 二笔官方教材+二三笔真题+《英语世界》杂志(用来看的)

  2. 公众号:XXLIN1987+ 一天一篇经济学人+ +a Maverick 6

  3. 词条:蜜题翻硕+黄皮书+52mti最后的礼物+学习强国APP+经贸书一本(整理里面的经贸词汇)

  这一科比我预想的低,仔细思考了一下,应该是我在翻译中犯了一些错误,翻译还需要加强。今年的英译中考了信用证,算是一种标准化文本的翻译,历年真题也有过,这类翻译就是一定要忠实原文,但是我在翻译的时候,改译了一些表达,原以为更加顺畅,实则破坏了原文意思。中译英是一篇对于张爱玲《更衣记》的评述,一开始觉得还好,但后来想想,可能是我翻译用词不精确,如“更衣记”的“记”,我翻译成了“documentary”,后面查了一下,这篇原来是她先用英文写的,名为”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”, 后来改写为中文文章《更衣记》。有一个美国学者将这篇文章的名字翻译成“A Chronicle of Changing Clothes”,发表在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(《东亚文化评论》)上。

  扯远了,说说平常备考翻译基础用到的一些书籍和公众号吧。

  首先是张培基翻译的现代散文选,用来学习文学翻译,分析背诵的。不过,东华老师好像不是特别喜欢张培基的翻译,(复试的时候踩雷了),可以看一下毛荣贵的翻译美学,里面有关于张培基和他人翻译的对比(没空就算了)。

  其次,比较推荐的是庄老师的《英汉简明翻译教程》,以及叶子南老师的《英汉高级翻译理论》。《英汉简明翻译教程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一个章节会给出一篇文章和翻译,分析其中的翻译,然后再给一篇练习,篇幅适中,中英都有,很适合练习,非常不错。叶子南老师的翻译书会介绍一些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,如奈达的翻译理论。前面十六章包含翻译理论、翻译方法、翻译技巧等,后面十五篇是练习,会给出两篇译文,一篇好的一篇稍微逊色一些的,进行对比分析,很不错,非常推荐,这个是英译中方向的。我一般是看一章理论,做一篇练习,然后再复盘。还有一些公众号,如大名鼎鼎的徐老师,幽默风趣,给的译文也很简洁地道,还有a Maverick 6这个老师是英译中方向的,译文很好!! 推荐。

  除此之外,还会看一些杂志,如《英语世界》上的散文和短篇小说翻译。

  平常我的翻译练习都是打在word文档中的(考前一个月写在纸上,练习手感),以表格形式呈现,表格上方是原文,表格里面右边是参考译文,左边是我的译文,会根据参考译文加批注,如语态时态,增益减益,超额欠额翻译,主语错误等问题,我都会标出来(绿色是语法问题,橙色是漏译,红色是词汇或者表达错误,紫色是感觉自己的译文没错,蓝色是积累的译文表达)然后进行复盘。建了好几个word文档,分门别类,有真题类,文学类,经济类,Catti真题等。如果预算够,可以报批改班,或者找同学互相批改。

  词条方面,东华会出热词,政经词汇,外贸词汇,没有看参考书,直接背诵蜜题每月整理的热词,每月默写一次,后期自己整理了外贸词汇,放到anki每日背诵加默写。

  备考翻译基础疏忽的地方:

  这一科的备考,我没有怎么练习真题,也没看学校的参考书,想着翻译练习大同小异,只要练习范围广,复盘够,就行了,但事实证明,这一科的真题和参考书还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448百科(114)

  题型:名词解释10个+小作文+大作文

  备考书籍

  1. 夏晓鸣应用文写作

  2. 蜜题翻硕群里的资料

  3. 人民日报好词好句

  4. 纸条公众号

  5. 黄皮书百科词条

  6. 中国文化读本 (林青松)

  今年百科题型没有太大变化,内容有所不同。

  名词解释:英美文学中国文学老生常谈,今年还出了体育相关的内容,如汤姆斯杯尤伯杯,热爱体育的有福了。今年百科有点难,但有一半左右是自己准备到的,大概5-7个,其中5个能够比较全面地写出来,2个能写出个大概,3个靠着常识瞎掰。名词解释我很早就开始准备的,从一月份就开始背林青松的中国文化常识(anki上背的),3月过完了一遍,开始整理框架,包括古代文学、现代文学、哲学、历史、成语典故、中国文化等,因为真的很喜欢做思维导图,所以不觉得枯燥。

  从5月开始背黄皮书(anki里的),就是一遍一遍背,很痛苦是真的,不建议用anki背百科,太痛了,中途想放弃,刚放弃一天,就看到百科词条堆积了十几个,然后开始焦虑,于是继续背,循环往复,谁懂!! 但不可否认,记得是挺牢固的。不过还是建议直接拿书背,熟悉大概内容,能写三四条相关内容就好。后面背完了黄皮还加入了思维导图中没掌握的部分,放到anki里背诵。

  小作文:小作文我是根据真题来整理,把常考的一些题材列出来,然后了解它们的写作格式,常考的都练习了一遍,注意积累素材,不然可能格式熟了,但写不出来内容。建议看看书上或网上的一些通知、告示、会议纪要等内容,看完自己动手写,加深记忆。

  大作文:看纸条,人民日报,读散文(张培基的翻译背了,中文散文也差不多熟了),背诵好词好句,了解作文写作框架,考前练习三四篇,今年考得偏文学,树影下的…,我写成了一篇散文,自我感觉总体还行,就是复盘的时候发现写错了字,感觉会扣分。

  复试题型和备考安排

  东华复试主要包括4部分,但不限于这些,报了南溪学姐的班,学姐人超级好,复试内容也很不错!!

  主要是:自我介绍、即兴演讲、翻译理论、听译

  自我介绍:会根据自我介绍的内容来提问,自我介绍千万不要给自己挖坑,可以根据自我介绍,预设老师会问的问题,准备好回答。

  即兴演讲:不难,和雅思口语很像,注意口语,发音,最好多练习,形成肌肉记忆,在紧张的情况也能说得很流利,我个人感觉在紧张的情况下,不一定要想着怎样很有逻辑地表达出来,但有逻辑肯定更好!! 我感觉很重要的是,连贯、通顺、自圆其说、发音标准。

  听译:要抓关键信息,老师人很好!如果没听到会说第二遍,而且会微笑看着你,不会让人感到拘谨。

  翻译理论:翻译理论尽量避开经常会提到的翻译家。这部分我看了两本翻译理论书,一本英文一本中文,看了好几份文献,买了一个暨大学姐的资料,根据东华真题,将两本书和学姐的资料还有真题结合,整理了一份30页的复试资料,非常细,一个人的理论、翻译例子、都有,全英,复试的时候用上了。

  复试的时候跟了南溪学姐,她的复试课程非常好(人也很好!会提供各种信息,问问题都会很仔细地回答),涉及到了上面四个方面,而且还会给一些补充资料,非常适合像我这种复试没方向,但执行能力还行的选手。就每天跟着练习就可以了。当然,除此之外,自己要复盘练习过的内容。

  认识学姐比较晚了,复试才知道学姐,之前一直是自己学,因为怕复习不够全面,所以全面备考,但忽略了一些重要内容。如果初试知道了学姐的话,应该会少走很多弯路,翻译基础这一门应该会高一点,学姐翻译批改真的很仔细!!必须推荐一下子!!

  备考时间安排

  我是从4月正式开始备考东华,在此之前我按照翻硕考试的大方向去学习,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。从4月开始,我列了一个计划,分为前期,中期,后期。4-6月前期,7-9月中期,10-12月后期。

  前期和中期:

  精力主要放在单词背诵(如鱼得水、华研专八、不背单词专八,GRE8000欧陆词典上的),翻译,词条背诵,名词解释上,这些会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,但学习强度递减。

  前期:

  大概是9点开始背单词,整理百科,背词条,读外刊,做翻译,包括经济学人翻译(一天一篇经济学人,选译),二笔参考书翻译,不固定哪个时间段做哪样任务,最晚学到晚上12点30(主要还是睡得晚),中间会摸鱼,但当天任务必须完成。午饭晚饭时间会在b站看央视出的一个历史纪录片,还挺有意思的,也会看美剧英剧。

  中期:

  在背单词、名解、热词黄皮书之外,会加入政治学习,这时候开始7.30左右起床,8点学习到晚上10-11点,在前期任务之上,每天一到两小时安排给政治,听网课然后整理思维导图框架(我真的太爱做思维导图了),大概8月底结束政治第一轮学习,开始做题。翻译开始练习中公mti真题,中途穿插《英汉简明翻译》,一天一片经济学人公众号挑着练习,catti真题练习,叶子南翻译。基英备考开始看专八人文知识并做题,整理英美文学框架,做华研专八阅读。

  后期:

  从10月到考试前,早上6.30起床,晚上12.00-12.40睡觉。这时候政治题目做完了腿姐的30天,黄皮书词条,名词解释也背完了,开始默写黄皮书。热词继续背诵,背诵自己整理的经贸词条加默写,在自己整理的中国文化读本中圈出名词解释真题,没有的就进行补充,同时也会扩充名词解释,重点还是文史哲。11月开始练习小作文,积累大作文题材。人文知识开始做第二遍。10月翻译任务中文学类经济类翻译比重加大。12月政治开始做各种模拟题。

  心态调整

  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,就我而言,我在考研中有很多崩溃的时刻。比如政治学习,明明学了那么多,一做题还是会错,百科背了好多遍还记不清,翻译做了那么多仍然不见长。长时间坐着,肩膀也很疼。当然,等成绩的时候最煎熬,等完初试分等国家线,等完国家线等复试线,对于高分选手来说自不必担心,但对于擦边的选手来讲,真的是很痛苦。痛苦的原因无非是不知道要准备调剂,找工作,还是准备复试。后面用了考研盒子查了一下,排名好像还可以,于是便下定决心,准备复试,一点不想其他的,认真准备一个月复试。所以,千万不要因为分数而焦虑,院校不同,给分不同,要看排名。后面经过同学推荐,加了南溪学姐,她会给出统计排名,预测的分数线,和学校基本一致。

  那么如果感到疲惫焦虑睡不着怎么办?我的办法是找朋友聊天,找好朋友聊天,还有一个办法是找b站冥想视频,睡觉听,会感到平静,也可以找助眠视频,对我是有帮助的。背书可以在自然风景中背,听听鸟鸣,看看绿树,感觉很不错!!

  考研就好像人生众多长跑中的一次长跑。在途中,一定会有身心俱疲的时刻,会萌生放弃的想法,或觉得自己屈居人后,或感觉拼尽全力,终点仍遥遥无期。如果很累了,记得要放慢脚步,看看沿途风景,调整好心态之后,继续前进。

  还有一点,不要受他人干扰,如果感觉到焦虑不安,可以换个环境学习,尽量专注自我的学习,不必过于担忧自己复习进度,因为你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学习模式,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最适合自己的,不用担心学不完。翻译的内容太多了,不可能学完的,只要明确自己的目标,计划付诸于实践,就一定可以成功。

  应试小技巧

  提前规划时间。考试我会带上手表,考前就预估自己每一部分应该花多久写完,脑海中模拟考试的场景,考前倒数第二三天,真实模拟一次考试(我自己不会在考前一天模拟)。真实考试的时候,四科考完,除了政治,其他都在预算之内。

  思路清晰,字迹整洁。拿到卷子先整体浏览一遍,作文先列框架,或者前两段先在草稿纸上写,在誊抄的时候,后面几段的思路也会有了。我自己写字不好看,所以就会提前写在草稿纸上,避免卷子上涂涂改改,时间规划好了,都是够用的。

  心理建设,积极暗示。遇到不会的题目,一定不要慌张。今年百科看到题目一瞬间,我人傻了,但我告诉自己,没关系,我可以,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着一场考试,给自己积极暗示。千万不要紧张,把不会的先留着,抓紧写会的题目,写完回来再思考,百科有两题名词解释我不会,但不能空着,我就猜它的大概方向,如汤姆斯杯,联想到世界杯,那应该就是体育相关的内容,所以编了一些上去。

  考试用品准备。除了常规的一些考试准备用品,冬天还要准备好暖宝宝(我没听劝,没带),记得当时的教室没有空调,非常冷,我还做门边,穿再多衣服在寒冷面前都一文不值!!写政治的时候我的手都冻僵了,冷的时候脑子也不好使,所以政治才61,也没啥经验可分享,一定要保暖!!!!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